高考志愿的填报,有一定偶然性。最终,被录取到的大学,也许并不是第一志愿,专业,也可能是调剂的。
如今,填报志愿,有各种排行榜可以参考,有各种信息帮助选择。上世纪80年代,信息很不畅通,尤其是内地省份的小地方,完全是靠一些传说来决定自己的志愿,而且还是考前填报。
1986年5月的一天夜晚,我和父亲一起,商量填报高考志愿。父亲希望我填公安大学、警官大学,母亲希望我填税务、财会。但我那时很倔强,在大事上不会听从父母意见。初中毕业,父母听一个做小学老师的邻居说,女孩子上高中后,成绩会下降,很可能考不上大学,不如考个中专,早点工作。我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,坚定地说,我就是要上高中,考不上大学,自己负责!
我不想报考公安类大学,想法很单纯。我对父母说,家里有两个穿警服的人,够了。
我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四川大学,还填报了厦门大学、云南大学、兰州大学、武汉大学等,也不知道这些学校哪所比哪所更好一点,所以排序的时候,颇费周章。但没想到,这些费脑筋的志愿完全是多余的,零志愿的华东师范大学提前把我录取走了。
当时对华东师大的了解非常有限。只听说往届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长学姐,报了华东师大,都没有考上;华东师大毕业的人,可以当大学老师。内心的小倔强和对当大学老师的向往,让我决定报考华东师大。
其实,当时没有想到真的会被零志愿录取。但我母亲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,我会冲出四川盆地,去到十分遥远的上海读书。分数都不知道,她就已经开始默默地抹眼泪了。
8月8日,我拿到了分数,文科527分,当时6门课满分640分,但最擅长的语文只考了90分。
很快,华东师大的录取通知书来了,政治教育系哲学专业。当时我不知道有政教系,填的志愿依次是图书馆与情报、哲学、历史学。最中意的是图情、档案等我认为不需要过多跟人打交道的专业。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中文系,当时天真地认为中文系就是看小说,可以自学;哲学,是智慧之学,可以让人变聪明,这个观念是中学政治课老师赋予的。哲学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学得会,且当时已对马克思有好感;图情,主要因为想到毕业后可以到窗明几净、书香浓郁的图书馆工作,理想极了;历史学,也是感兴趣的科目之一,读史可以明理。
拿到政教系的录取通知书傻眼了。明明报的是哲学系,怎么被政教系录取?后来才知道,政教系是一个专业孵化能力极强的母系,先后分化出经济学、哲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系、国际关系、法律等,相当于大半社会科学专业,并且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1986年10月,哲学专业从政教系分出来,成立哲学系。我们热烈祝贺,从此可以骄傲地说自己就读于哲学系。不过,在社会上,当时经济学最热,哲学最冷。那时候真没有十足的底气去捍卫我的“贫困的哲学”。而今,年过半百,我庆幸当初的懵懂,无论是华东师大,还是哲学,都是无悔一生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