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银行 >

聚焦“减污降碳”,万亿级资金布局绿色金融

时间:2022-03-22 11:13:34       来源:城市金融报

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万亿级资金正在布局绿色经济领域。

近日,多家上市银行接受机构调研时明确表示,2022年将积极推进客户结构和资产投放结构的调整和优化,其中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绿色经济。

掘金绿色金融赛道

聚焦“减污降碳”,加码优质绿色资产,金融机构正加速布局碳中和相关金融服务中的业务成长机会。

“交行把发展绿色金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主动抓住其中机遇,提升ESG市场形象;这既是落实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明确要求,更是践行本行战略、加快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抓手。”交通银行行长刘珺称。

据了解,该行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于2021年10月成立,由董事长和行长担任主任委员、分管授信与风险的行领导和首席风险官担任副主任委员,委员包括19个总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。

而作为国内首家“赤道银行”,兴业银行早在15年前就率先开展绿色金融业务,并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一级专营部门。新一轮五年规划中,该行又将绿色银行作为持续打造的“三张名片”的首张,并制订了清晰的目标:到2025年,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要突破2万亿元,客户数突破5万户。

平安银行也在2021年成立了由行长胡跃飞牵头的总行绿色金融办公室,并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一级部门专职推动绿色金融工作,积极支持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清洁生产、生态环境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、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重大项目。截至去年末,该行及平安理财绿色金融业务余额为1137.27亿元,绿色信贷余额691.35亿元,分别较年初增长199.6%和204.6%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未来,随着绿色投资预计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,银行信贷作为社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,绿色产业发展也正为银行业绿色信贷增长提供强大的驱动力。

银行何以重兵投入

绿色金融何以吸引各类银行重兵投入?不容忽视的背景是绿色发展内涵深化、外延扩展、政策环境向好带来的重大机遇。

当前,政府和监管部门正出台力度更大、覆盖范围更广的低碳项目扶持政策,完善相关激励机制,包括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和扩容、财政对绿色低碳活动的补贴和减税政策、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,绿色低碳项目的回报率和投资积极性都将提升。

而站在银行自身资产配置的角度看,绿色金融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。

“绿色融资虽然短期利率低、期限长,但拉长周期转换成银行内部的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相当可观。”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去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。

“更重要的是,还可以绿色金融为抓手,参与地方政府业务,既防范化解风险,又能从新旧经济转换中挖掘更多业务机会。”陶以平认为。

一位国有大行省分行负责人表示,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有望降低,将助力银行轻资本、轻资产经营。

价格战隐忧浮现

蜂拥绿色金融赛道的另一面,各类银行不可避免地在某些领域短兵相接,甚至出现价格战。

有银行直言,今年绿色贷款的定价下行压力是比较大的,“新增的利率投到4.5%压力都比较大,尤其是去年碳减排工具出台后,各家银行对绿色资产的争夺非常激烈。”

一位华南地区中小银行高管则提出了自己的担心,“第一是担心价格战进一步演化,第二是担心大行基于资金优势、综合服务优势‘掐尖’,抢抓优质客户”。

对此,前述国有大行分行负责人认为,绿色金融市场很大,“蛋糕足够大,怎么吃都行,但一定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少,不是一哄而上,最后一地鸡毛。”

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强调,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,一定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,深耕本土地方产业,为地方绿色项目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。

以平安银行为例,该行框定聚焦了15个绿色金融主要赛道,横跨清洁能源、绿色环保、高碳转型、绿色交通、绿色建筑、绿色服务六个领域,各分行须基于所辖区域的产业环境、客户基础、同业竞争等因素,各自选择侧重的细分赛道。

除用好自身资源禀赋、聚焦优势领域外,为应对价格竞争问题,不少银行选择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、专项额度、价格补贴、绿色通道等举措直面竞争。“和大行相比,我们的决策链条更短,政策调整比较快,在服务绿金客户过程中就能很快地跟上客户需求,提供信贷+非信贷综合融资服务。”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称。

黄毅表示,在开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,中小银行还需要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:第一是要做好资产风险管理,做好对高碳资产的划分和风险预警,管理好转型期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;第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。

标签: 绿色金融 差异化金融服务 清洁能源 绿色环保